第36章 谢师宴上见闻 下-《红楼之老来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许多人眼带戏谑地看着贾攸,等着他的反应,若是贾攸对此无能为力,那可就出了个大笑话了。

    一旁,贾攸却只是嘴角含笑,默然不语,只是兴趣盎然地看着这袁仁,似乎是在期待他的大作。倒是他的两位好友倒是有些为他不平,嘴角上嘟囔着:“瞧不起人是吧……”

    那文潜倒是一句话不说,只是饶有兴致地观望着下方人们的一举一动,他对贾攸没什么恶感,但对袁仁也没什么好感,只是他想观察下,这贾代善的儿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,竟叫见过他的人都夸赞。

    毕竟昨日之会面不过匆匆片刻,只了解到了这贾攸倒是个心思沉稳的人,旁的什么倒是没看出来。正好趁今日他被人挑衅之后的举动,看看他的应变之道。出乎他的意料的是,寻常像是贾攸这个年纪的少年,是的,十五六岁的少年,若是碰上了这般被人无视的境遇,难免会有些难堪、尴尬甚至愤怒。可是看贾攸的模样,却像是丝毫未受到影响,只是淡定自若。

    文潜心中暗自想着:不论待会他怎么应对,但是这份涵养功夫就足以使人重视了。

    那袁仁不知是真没想到还是故意的,特意走到贾攸面前,道:“会元郎,请指教,‘万树江边杏,新开一夜风。满园深浅色,照在绿波中’。”

    言罢,众人纷纷点头,虽然可能是提前准备的,但是这诗的确也还算不错,尤其是对景色的描写,确实是应时应景,毕竟这文府中的杏花可是极富盛名的,虽略夸张些,但也不失为一首好诗。思及此处,众人不免又望了望贾攸处,不知这会元郎会怎样应对:是避而不战还是慨然应对。

    贾攸倒也不惧众人的目光,笑道:“既如此,愚弟倒也有一诗请老师和诸位世兄评点。”在座诸人,他的年纪最小,称众人为“世兄”也是一种礼敬,也无妨。

    贾攸看着众人,又看了看这院子,思索片刻,有了,吟道:“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。”话音刚落,众人神色一变,虽不算是那种顶顶上乘名流千古的佳作,但也是难得一见的佳品了。尤其是这苏溪亭,就是文府这花园中的一座亭子,既贴切又自然,于是纷纷夸赞。

    一名士子摇头晃脑地点评道:“一汀烟雨杏花寒,这句倒是将暮春景色浓郁、迷蒙的特点描绘的淋漓尽致,妙啊妙啊!”

    又一人恭维文潜道:“老师家的这亭子怕是要凭着贾少爷的这首苏溪亭出名喽,到时怕是有不少人要来打听这亭子的来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